智能手环该走向何方?
(资料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数码3C组,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2014年,小米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智能手环,虽然它的组成很简单,既没有显示屏也不能看时间,但79元的售价搭配不少实用的功能让它在一年之内销量就突破了1000万。也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彻底点燃了国内的智能可穿戴市场。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九年过去了,智能手环的热度早已不如当年,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机构IDC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智能手环的销量仅为1276万台,同比下滑27.1%,且销量仅为智能手表的40%。
回顾历史数据就会发现,智能手环的市场衰退其实并非近段时间才出现。在2020年第四季度前,全球智能手环的出货量要比智能手表高不少的,但在此之后手环就明显出现了“由盛转衰”的迹象,不仅出货量占比被智能手表超过,预计在2023年还会继续下滑。
(图片来源:IDC中国)
或许属于智能手环的末日,真的要到来了。
01 “没人要”的智能手环做错了什么?
从前文的统计数据中也能看到,让智能手环销量暴跌的罪魁祸首是智能手表,它拥有更大的屏幕、更多的功能以及更时尚的外观。
就以最重要的健康监测功能为例,智能手环受限于体积和成本问题,不可容纳一些高级传感器,如心电、血压、血氧等测量功能都无法在智能手环上实现。而且它的数据精准度也要比智能手表差上一些,总之就是在数据监测方面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数据量更少且不够专业。
不管怎么看智能手表都是手环的升级版,手环的素质和表现也着实对不起日益上涨的价格。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是的,在小雷看来智能手环销量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价格方面的上涨。在早些年,智能手环的价格大多在几十到两百元之间,而智能手表的平均价格则在两三千元,巨大的差价让消费者会首先考虑便宜好用的智能手环。
但在厂商们的内卷之下,如今智能手表的价格已经来到两三百元。
就以小米旗下的Redmi Watch 3为例,它具备智能手表外观,拥有更为丰富的传感器硬件和相关功能。虽说它的功能和真正的智能手表仍有一定差距,但由于采用了更低功耗的处理器与封闭系统,“轻智能手表”往往拥有显著的续航优势,充一次电往往就能轻松使用一两周,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看的外观就足以让消费者为其买单。
(图片来源:京东截图)
反观智能手环,在售价越来越高的同时并没有带来什么全新功能,像基础的健康运动记录等,几十元的智能手环同样能够做到。
在早期有人曾经觉得,智能手环的功能已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当智能手表带来了诸如血氧、消息回复甚至是当作车钥匙等一系列功能出现后,智能手表的销量便越来越高。
说明,用户还是喜欢功能更多更齐全的产品,对于价格的看重程度反而是其次了,毕竟好用才是第一要素。手环份额逐步被智能手表蚕食,也表明大家的消费开始升级,以及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广泛接受,度过了尝鲜阶段。
当然,智能手环也并非毫无优点,小雷也采访了身边几位朋友,其中一位朋友表示“我出门的时候都是戴的石英表,但我晚上需要运动的时候都会换成智能手环,至于为什么我不买智能手表呢?我的需求就只是记录运动数据而已,没有任何必要花多一两千块买。”
而另一位朋友则是说:“家中父母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送他们智能手环既能让他们实时监测自己的身体情况还能拉近双方的距离。我刚开始也送过更专业的智能手表,但父母听到价格要两千多块钱的时候就固执地要求我必须退货,自己用不上这么好的产品。反而价格便宜亲民的智能手环他们能够欣然接受。”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由此可见,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眼中,智能手环仍有存在的必要,毕竟智能手环原本就是一个天生拥有界限的产品:它必须在数码产品不断升级的趋势下塞进越来越多的功能,而体积和重量上却存在着局限。
显然,化身另一种产品本就不该是某种产品的进步方向,或者说,这样的形态只能支撑这些功能走到这里,如果想要加入更多的功能,就会不得不转换成另一种产品。
但最大的难点还是功能和续航之间的抉择,无论是高素质的大屏幕、独立通信还是丰富能力都会带来更好的功耗,因此侧重性能的产品不得不在续航上留有不小遗憾。如果是侧重续航,不仅会有超大电池挤占内部空间提升重量,还会为了进一步控制降低功耗导致功能乏善可陈,缺乏拓展性,变成四不像。
02 智能手环,出路在哪?
貌似这么看来,智能手环的发展真的已经到达了终点?在我个人看来是这样的,智能手环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已然到了“老年期”,说白了它不过是一款过渡性产品,在未来一定会被智能手表所取代,至于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想让他们每天都佩戴智能可穿戴产品,要么是集成了更多先进功能,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取代手机的超级智能手表;要么是拥有极强续航的智能手环;但根据近些年的数据来看,市场选择的是前者。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其次,如今每一家手机厂商都无比重视自家的生态系统,巴不得所有的新品都能接入到生态系统当中,但这显然是功能稀少、性能薄弱的智能手环所无力承担的。
手机厂商们设想的未来就是用户可以通过自家的智能手表,直接与附近的IoT设备连接,通过语音等操作进行遥控,方便且快速地获得各种服务。
所以,小雷认为等到厂商们完善了自家的生态系统后,智能手环就会逐渐淡出市场,可能像小米华为这类厂商还会继续研发相关新品,但迭代的脚步肯定是会放缓的。也就是说智能手环在未来几年仍有存在意义,但之后会不会被彻底取代就得看厂商们如何把控了。
不过智能手环也未必会完全退出市场,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智能手环的超长续航,使其可以在一些场景中拥有比智能手表更好的体验。而且,随着集成度的提升,智能手环的功能也在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作为智能手表的低价平替产品使用。
而且智能手环的低廉成本,使其可以针对使用场景进行特别定制,如强化通信功能、强化定位功能等,在一些场所中,廉价的智能手环可以提供给用户作为临时终端使用,让用户可以更轻松的与场所的IoT设备交互。
对于国内的智能手环厂商来说,除了挖掘现有的市场外,出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东南亚、欧洲以及非洲等区域仍有不小的需求。就拿印度市场来说,一加和小米已经几乎占领了整个印度可穿戴市场,可以说在这些不那么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国产厂商们的任何产品在当地都是降维打击。
在笔者看来,智能手环的国内市场必然会继续萎缩,但是并不会完全消失,在低端及部分对长续航有要求的场景中,仍然是智能手表难以替代的。而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消费能力较低的第三世界国家,廉价的智能手环将成为他们与IoT生态的初始纽带。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