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数学特级教师高萍老师又一次走进朝阳区实验小学,开启了本学期第四次活动,对朝实教育集团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指导。
第一节课是来自幸福校区三年级组吴毓旃老师,带领三(8)班的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小数加法》的现场展示课。课堂上,吴老师设计有梯度的探究内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鼓励学生“生生互动”,在交流中激活、建立长度模型和货币模型,加深了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第二节课是来自幸福校区一年级组张爱萌老师,带领一(9)班的同学们进行了《解决问题》的现场展示课。课堂上,张老师借助真实的问题情境,课堂上通过精准的研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在研讨过程中学生借助多种策略提高了运用数的认识和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节课后,两位老师分别结合单元备课中的思考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了阐述,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点以及所处单元的整体理解和架构。
同时,参与活动的数学教师们也积极参与研讨,针对两节课的课堂设计和实施、以及学生精彩的生成进行了评课议课,并且提出了建议和困惑。
最后,高萍老师针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指导。
首先,高萍老师对于两节课中学生的良好习惯给予充分肯定。“能倾听、善表达、巧补充、敢质疑、能辨论”的数学学习习惯在两节课中得到很好展现;第二,高萍老师对于两节课的设计思路给予认可。吴老师的《简单的小数加法》落实新课标要求,很好的体现出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之间的一致性。张老师的《解决问题》按照开放式教学六步法,思路清晰,扎实落地。
在此基础上,高老师结合老师们的疑惑又站在高位上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指导和解惑。
一、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老师对待学生要做到“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口中有赞、心中有爱”,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认可;当学生出现困惑时,老师要及时引导和适当干预。
二、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应从小培养、从点滴培养。课堂中,学生可以使用“五手势”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生生互动,在互动中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观点。
三、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
1.探究要求:探究要求要明确有所指。对于一年级学生,老师要口述要求,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同时需要让学生反馈要求是否明确;对于三年级学生,老师要准确的将探究要求呈现在屏幕中,在学生自主探究时起提示作用。
2.核心设问:研讨中的核心设问要直指本质。课堂中老师避免问“说说他是怎么想的”这类含糊的问题,应具体指向。如: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中,核心设问是“能一眼看出穿了几串吗?”“怎么表示这5串的?”“5串在哪呢?”,这一系列有层次的设问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质。
3.组织研讨:在生生互动时,学生交流要注意层次。如:在吴老师的《简单的小数加法》一课中,当学生表达观点后应引导学生两个层次的自主交流:第一层:同样的观点有无疑问和补充;第二层:有需要和他进一步交流和研讨的问题吗?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不仅明确了常态课中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如何上好一节探究课的具体方法。老师们纷纷表示会将今日所学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期待高老师再次走进我们的学校进行指导。
摄影:赵明月
撰稿人:张爱萌
审核人:胡爱国、冯莉娜
记得在页面末尾右下角点击“在看”哟,喵呜~
热文推荐
3
扫码关注朝阳区实验小学公众平台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为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