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2青橙奖得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杨杰曾在去年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没有任何推荐人的情况下报名青橙奖后被组委会选中,说明自己在“冷门”领域的工作得到了认可,非常高兴。
近几年,“国产学者”正展现出极大的科研潜力。2021青橙学者朱飞虎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做出重要贡献;2022青橙学者90后女博士白蕊,曾参与并主导了全球覆盖完整RNA循环的剪接体系列成果。2023青橙奖申报者近三成为本土培养,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学、生命医学、天文地学等领域。越来越多高潜力科研青年为自主培养,他们在国内接受学术训练,获得博士学位,并向全球科研难题发起挑战。
科研新青年聚焦的方向,也折射出前沿科技的发展趋势。基础科学领域申报者累年增加,占比首次超过60%。相当一部分申报者致力于攻坚重大基础性、颠覆性课题,围绕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新维度下的拓扑粒子、快速射电暴和引力波、纳米生物学等方向持续突破。这些科研新星正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崭露头角,学术潜力获得500余位海内外行业专家认可及推荐。
青橙奖始于2018年8月,面向不超过35岁的年轻学者,是业内最早为发掘中国青年学者而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带动了企业支持科研青年的风潮。青橙奖每年定期线下走访寻找高潜科研工作者,且不唯资历、不唯履历、不唯论文、不唯门第,旨在为优秀青年科学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支持他们十年磨一剑、勇攀科学高峰。
根据评审章程,青橙奖评审秉持客观、公平、公正、严谨的原则,在规避“提名、竞争、同事、师生、亲属”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通讯评审,预计在9-10月举办线下答辩。最终获奖者不超过30人,每人获得可自由支配的100万奖金及阿里达摩院全方位的科研支持。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