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热剧涌来,这边厢《长相思》打出一女配三男的雌竞修罗场牌面,在社交场引发热议,那边厢《安乐传》祭出男女双强的法宝,事业脑和恋爱脑相互交织掀起看点。
随着影视行业发展,各类题材影视剧里主人公的人设和关系配置也随之变化。因此,荧屏人物的排列组合流变,是个可以观察行业变迁轨迹的窗口,还能折射出大众的审美迭代。先瞄准风口的创作者,能赢得先机。然而当蓝海变红海,在套路化中如何升级人物组合,成了影视剧进化的关键之一。
题材对应人物配置
(资料图片)
《长相思》热度快速攀升,成为热搜常客,其中推动这场舆论热度的要数一个女主搭档三个男性角色的新鲜人物组合。改编自桐华小说,古装神话剧《长相思》以女主小夭的命运成长线为主轴,穿插了她盘根错节的情感关系网。
她和玱玹是青梅竹马,和涂山璟情投意合,和相柳互为知己。由于三个男人都围着女主转,极大满足了女性群体对爱情的精神诉求,于是在微博上出现了雌竞修罗场的话题。
相比《长相思》错综复杂的多维度感情线,《安乐传》在感情模式上就显得稍微简单。男女主都是搞事业的主儿,双强人设搭建势均力敌的爱情,在常规的剧作框架上唯一有点变化的,就是女主拥有明暗双重身份,并且融入了一些悬疑探案和轻喜剧元素。
其实,观察近十年国产剧中的人物配置,会发现大致几类模式,而且不同的题材剧种往往对应与之匹配的角色组合。宫斗剧标杆《甄嬛传》从人物主次来看,是典型的“一男N女”,以皇帝为中心、多嫔妃围绕的人物关系网,折射父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状态,也将雌竞推向舆论高峰。
这种人物配置在宫斗剧中俨然成为标配,后来的《延禧攻略》《如懿传》都延续了类似模式,而且男主作为权力中心,必须强势,女性则容易沦为牺牲品而处于弱势地位。
“一女N男”的人物组合,多出现在大女主剧,比如《楚乔传》《长相思》《烈火如歌》等古装剧和《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等女性色彩浓烈的都市剧。
在这些剧中,男性角色大多承载着烘托女主高光的工具人属性,折射出创作者反男性视角的二极管思维。可是一味迎合女性受众有时观众也不买账,因为有些剧并没有真正深入女性视角击中G点,而是将其当做噱头隔靴搔痒。
从以前至今的影视剧里,男强女弱、女强男弱的人物配置,呈并行发展。男强女弱的如《我的前半生》《斗破苍穹》《最好的我们》《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苍兰诀》《星汉灿烂》,涵盖都市情感、古装、校园青春等题材。
在不同的世界观里,男主虽然身份背景不同,但统一被设置成地位优越或高段位的人,而女主则更多是仰望男主,然后蜕变为更好的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人物关系中的男女主是处于引领与追随的状态。
女强男弱的人物组合,多出现在她性向剧。如《美人心计》《父母爱情》《虎妈猫爸》《辣妈正传》《下一站是幸福》《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无论是年代剧里因阶层差异结合的爱情,还是古装剧里“女王”式女主,抑或都市剧婚姻关系中雷厉风行的女方,以及姐弟恋、农村、商战等题材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她们自带的女强标签契合了屏幕外女性群体的觉醒意识。
至于男女双强的人物配置,在以事业线为主的剧作比较常见,不管什么题材,男女搞事业的篇幅绝对不会低。比如《梦华录》《叛逆者》《云襄传》《锦心似玉》《归路》《理想之城》《你是我的荣耀》,男女主要么为了共同信仰并肩前行,要么为达成各自目的而结盟,要么在各自打拼的领域闪闪发光。总之,就是男女主要顶峰相见。
还有一种人物组合,是N男搭配N女,是群像剧的标配。如《伪装者》《琅琊榜》《三十而已》《欢乐颂》《如果岁月可回头》《白鹿原》《人民的名义》《狂飙》《扫黑风暴》。谍战、古装、涉案、悬疑、年代、现实主义等偏男性调性的题材,或者都市女性群像题材,都是囊括多男+多女的人物组合容器。
人物如何摆脱套路,实现进化?
国产剧里人物排列组合的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影视行业发展和大众与时俱进的审美相挂钩的。在影视公司生产版权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采购播出的时期,主要流行几类剧种。
一是受到港台文化影响的本土偶像剧,这些剧里的男女主大都是霸总+傻白甜的组合,为当时的女性受众提供了完美男友模板并造了一个充满粉色泡泡的梦。二是都市生活剧、年代剧,早年这类剧作扎根现世,基调较厚重,悬浮感较少,群像式小人物构成图景主角,折射芸芸众生的冰山一角。因此,人物的底色是朴实的,也是普世的。
三是硬核的涉案悬疑剧,彼时创作环境较为自由,这类剧里的主角往往被设置为正邪对立,而且对人性的刻画不是浅尝辄止,是真正能剖开人性的黑暗面给人带来警示。四是各类垂类古装剧,随着分支不同,要么把女强或雌竞玩出高度走狗血路线,要么给主人公设定美强惨的命运线和跌宕起伏的感情线,把爽感虐感玩到极致。
当时,网络还不发达,交流空间受限,因此大众的追剧口味基本属于片方拍什么、平台播什么,只要不太拉胯,就会全盘接受。换句话说,当时观众的审美还在培育阶段。
这也是为何以前一些经典影视作品里的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至今都会被网友拿来二创解读的原因——一方面,大众审美已经迭代成熟,另一方面,以前影视剧里的人物大部分都做得比较扎实。比如被盘到包浆的《甄嬛传》,里面的人物甚至衍生出“甄学”。
到了流量时期,资本入局搅乱影视行业,为赚快钱,项目时间成本被压缩,导致人物出现逻辑漏洞或人设前后不一致、甚至与当时的大众审美脱节等各种问题。视频平台介入产业链上游早期,网剧野蛮生长,更加剧了这种乱象。
人物成为被贴上标签的机器人,缺少了让人共鸣的感情。尤其“重灾区”大女主、大男主剧开始日渐式微,以及价值观陈旧的玛丽苏、杰克苏也开始被人诟病。归根结底,是各种套路化的人物排列组合已经审美疲劳。
影视寒冬后,行业开始拨乱反正,在内容为王指导下,国产剧迈向精耕细作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作品里的人物也逐渐变得有了烟火气,更懂得与时代脉搏同步来让目标受众精神共振。
比如某些她题材里的女性角色有了真正的觉醒意识,她们成了折射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困境迷茫被真实展现。就像《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两部女性群像剧透出的女性情谊与个人困境,既写实又弥足珍贵,作为点缀的男性也没有拖累。
这是个可喜信号,但不容忽视的是,市场上仍旧充斥着不少人物依然有bug的影视剧在荼毒观众眼睛。用创新题材实现与创新人物的相互成就,成了从业者破局的方式之一。
因为创新题材意味着在此基石上创作的人物,是自带一定新意的,也是跳出套路化桎梏实现进化的推动力。近年播出的一些全民向爆款剧,提供了一些解题的思路。
田园风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男女主都属于外弱内强,他们看上去被现实压力折磨得略为佛系,不狼性甚至有点躺平的味道,但这种与当下功绩社会反套路的人设,让欲扬先抑的人物成长线变得更真实,也更有感染力。
生活流悬疑剧《漫长的季节》,三个男主都是外表“丧丧”的中年人,完全与国产剧里的主流式主人公背道而驰,但他们身上散发的泥土芬芳和人性光辉以及反衬的人性毛边,增添了人物的立体度与可信度,共情指数极高从而推动剧集出圈。
时间循环题材《开端》,将内核放在阐释人性与社会机器间的拉扯。于是男女主在捍卫真善美不惜牺牲自我利益过程中经历的内心冲突,配角陷入极端思维犯罪留下的唏嘘与深刻反思,都是创作者通过出彩的人物群像传递给观众的。
《隐秘的角落》则是大胆采用实力派中生代+小演员的组合,在这样极具年龄跨度的演员搭配下,增强了借儿童视角剖析成人世界的残酷带来的戏剧张力。《人世间》全员演技派,给中生代和老戏骨搭建了飙戏的舞台,从而剧集获益。
影视剧里的人物作为直接跟观众交流的桥梁,能否打动人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反响。当行业风向、大众审美发生转变,从业者在打造人物组合与人设时,应懂得针对相应题材对目标受众换位思考,做好前期调研,并适当融入一些新意,才能提高人物的出彩度。
关键词: